融合教育发布会召开 发布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号告 报告显示2017年适龄残障儿童申请入学成功率仅为69%

2018年两会召开在即,残障儿童家长热切盼望融合教育。今天,由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救助儿童会和壹基金联合主办的“ 2018融合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状况抽样调研报告发布会”在京召开,就“提升融合教育专业能力,更好保障所有儿童受教育权利”话题进行讨论。会议邀请了多名专家学者、教育工作者及儿童家长代表出席。



会上发布了《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融合教育课程在教师职前教育及资格证考试中落实情况调查报告》和《普通教师融合教育素养职后培训的政策文件分析报告》,2017年5月1日,新修《残疾人教育条例》开始实施,新修条例规定残疾人教育应当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合教育,优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2017年9月,随着新的一批中小学新生入学,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科研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发起“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查”,共搜集到9484份有效家长问卷,然而调查结果中的很多数字让人触目惊心。


适龄受访者的义务教育在读比例为45%2017年申请入学成功率仅为69%


2017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残疾人教育条例》明确了适龄残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明确残障儿童优先接受普通教育的权利。然而根据《适龄残障儿童入学状况调研报告》发现,受限于特殊教育专业人才缺乏,普通学校内的教师培训不足以及融合教育支持体系薄弱,残障儿童融合教育的质量提升仍然困难重重。在调研过程中,得到众多家长的反馈:


在厦门,外地户口的自闭症男孩阿强进入普校后,却被班主任老师劝说转学,并直言阿强不应该进入普校,状况令人堪忧;

在北京,视障女孩小樱在申请进入普通学校时,遭到了近十所学校的拒绝;

在重庆,自闭症孩子乐乐在普校就读,班主任威胁校长说如果班上有这个孩子,她就辞职,孩子最后退学在家;

在石家庄,18岁自闭孩子上学,学校要求家长时刻陪读,“大人在,孩子在(校),大人不在,孩子不能上学”


嘉宾座谈


一位武汉的家长提及,他的孩子伟伟快8岁了,17年9月就读当地一年级,不到三个月,班级内其他家长就联名找到校长,要求伟伟退学。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在课堂中走动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而教师态度也从一开始的耐心引导逐渐转变为不管不问。


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在报告中我们也可以看到“2017年申请入学的受访者中,69%成功入学,28%申请失败未能接受义务教育,3%虽成功入学但在12月已经休学或退学”。与此同时,调研结果表明,2017年入读普校的孩子,遇到最大的困难还是缺乏专业师资(69%)和老师缺乏特教培训(67%)的问题。17%孩子在学校里遭遇了歧视/伤害,14%被老师排斥和不接纳,还有14%被同学或家长投诉,10%被学校要求退学/休学/转学,这些问题也给孩子及家庭带来很大程度的伤害,形成退学/休学压力。


融合教育的工作开展十分艰巨,但是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理事长戴榕表示,家长们愿意积极配合并尽家长们最大的努力和教育部门、学校以及关心残障儿童入学的各界人士共同推动融合教育的未来,让所有的儿童受益,得到优质的教育。


无论是从国家的政策的角度还是从千万特殊儿童家庭的期望看,我们发现障碍总是存在,但是融合是不变的方向。为了反映广大残障儿童家长心声,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历时半年与家长代表们还有咨询顾问反复协商,与高校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并与咨询公司合作开展家长线上调研,最后形成了《关于提升教师融合教育素养的建议》和《关于完善融合教育支持体系的建议》这样两份沉甸甸的建议。通过网上公开征集提案的两会代表和委员,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寻找到朱永新等3名委员和陈国民等6位全国人大代表为他们提案。


心智障碍者家长组织联盟理事长戴榕


建议稿提出,国务院及教育部部门强制保障残障儿童申请入学便利程序即就近申请入学;并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尽快就启动新修《残障人教育条例》实施工作的督导督查,同时,规定县级残障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应当依据如下原则处理入学争议:普通教育优先原则,就近入学原则,最少限制原则。在建立融合教育支持体系方面,学校负有责任建立并完善:从外部无障碍校园环境到内部教师的融合教育素养提升,学校应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融合教育是一个跨学科的教育支持体系,需要整合资源,建立多元支持。


该建议稿还建议教育部门在普通中小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纳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体系。通过生命教育课程、校园文化实践教导普通学生认识生命的平等、多元和包容,共同建设友好的校园环境。

相关新闻

点击订阅,把公益带在身边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接收有关壹基金服务的更多资讯。订阅即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我们的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