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壹基金7个月救灾超100次之际|蓝帐篷日记

作者

 伍松 

壹基金灾害管理部项目经理


今年以来,我国本土疫情多点散发、多地频发,防控形势复杂;同时,我国共出现18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全国共有21个省(区、市)426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

7月23日,是壹基金2022年启动第100次公共卫生和自然灾害响应行动。今年是壹基金成立以来响应行动次数第二多的年份,也是我工作以来的行动次数第二多的年份。

 湖南辰溪县老乡领取到救灾物资


01

 “灾疫结合”,备灾和救灾同样重要

疫情和灾害交织发生是上半年最能切身体会的,这种情况在疫情消失之前还会持续不断。但无论是疫情还是灾害,我的感受是社会关注度都在慢慢下降了。前不久,有位广东网友在家乡受灾后发出感叹“现在公众对灾害关注度太低了,甚至不足以让大家喊出‘加油’之后有更长久的关注”。

对于这个位网友的发问我深有同感,早在6月15日20晚至21日这个期间,广东英德的累计雨量就达到680.7毫米,加上持续暴雨天气,珠江流域水量疯狂累积,位于北江干流的英德就爆发了洪水。

壹基金灾害管理部门从16日开始到22日这个期间就在关注,一直和广东的伙伴保持着微信、电话的频繁密切沟通,并在6月18日下午就启动了针对英德的救灾响应。

但很多时候,只有身处当地和参与灾害救援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到灾害到来的紧迫感。外界的人很难通过媒体、网络感知到,因此社会关注和支持通常也比较少。

随时在与一线伙伴沟通灾情和行动进展

基于暴雨对当地百姓的影响,20日,壹基金联合可口可乐中国启动“净水24小时”,为当地送去第一批饮用水,21日一早,饮用水在滂沱大雨中抵达英德市。

21日15时,英德市发布了《关于英德市区城南片区人员转移的公告》。广东的伙伴收到这个份通告后就紧急与我们联系,针对转移安置群众急需的物资,壹基金决定把当时英德备灾仓库的199张折叠床、1000个睡袋以及刚送到英德的60000瓶饮用水投放到了英德市体育馆的集中安置点。

当晚20时,物资全部送到了体育馆,在老百姓还没完全到达安置点时,这些折叠床、睡袋已经准备好,陆续投入使用。

为英德市体育馆临时安置的群众提供物资支持

22日下午,“英德洪水”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众多网友在相关话题下发出求援信息,此时更多的人才开始关注英德的洪灾。公众的关注和支持转化为捐赠给灾区群众的款物。然而很多中小型灾害不会上到热搜榜,没有很多人关注和支持。

但无论有没有社会关注,救灾是一定要救的。因为救灾行动的紧迫性,提前备灾就显得尤为重要。早在十余年前,壹基金的同事们就通过提前备灾、联合行动、属地救援、快速响应的策略与国内的一些社会组织、企业建立了灾害应对的体系。如果没有提前备灾、与各地社会组织伙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救灾响应是无法这样迅速开展的。

 壹基金基金救援项目-广东救援辅助队在英德市开展行动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缺少关注度的中小型灾害响应行动中,常常面临着社会捐助不足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通常壹基金会争取爱心企业、平台的支持,或者以非限定性资金来补充。

为了保证救灾物资及时送达,壹基金与外运物流及伙伴机构在多地设立了备灾仓库,以应对突发灾害。为保证中小型灾害响应行动能够顺利开展,壹基金与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合作开展温暖家园项目,提前储备备灾物资;与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共建“字节备灾”专项;与滴滴公益合作开展灾害救援行动专项支持;与阿里巴巴公益、腾讯公益、水滴公益、新浪微公益、京东公益等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合作,加强对“救在壹线”的公益项目支持,有效回应中小型灾害。


02

 全年无休很久了

在没有疫情的年份,壹基金的响应行动除了地震这种不可预测的灾害外,常见的洪涝、森林火灾、低温冷冻、冰雹等灾害大多是有季节性规律可循的,一般来说灾害应对比较繁忙的月份是6、7、8这三个月,基本是洪涝灾害为主,我们的工作状态也和从事农事的老乡一样有“农忙农闲”区分。自从增加了公共卫生事件响应,工作就一直是“农忙”状态。

办公室里标记行动信息的地图

从年初到现在各种响应就没有停止过。一月份启动响应5次、二月份启动响应5次、三月份启动响应20次、四月份启动响应11次、五月份启动响应7次、六月份启动响应39次、七月份启动响应17次.......团队一直处于这种持续应对的工作环境中。每一次响应行动从报告灾情、制定响应方案、审批响应方案、物资调运、物资发放/响应行动开展、行动阶段相关方反馈等内容大概是5-7天时间,公共卫生响应是10-15天时间;每一次行动结束后的工作包括合作伙伴项目结项审核、物资发放接收手续合规审核、撰写项目报告、财务披露等,又是一个持续而漫长的过程。


03

 无形的漏斗压力阀门

壹基金是一个平台型的组织,要为捐赠人、社会组织、受益群体搭建公益的桥梁,怎么让有限的捐赠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是对我们每一位同事的业务能力要求。

在灾害管理领域,壹基金搭建的紧急救援项目、联合救灾项目、企业联合救灾平台,将爱心企业和个人、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各地社会组织伙伴、社会救援队、志愿者等连接起来。

这样一个由捐赠者到受益人的链条,就是壹基金的公共卫生、自然灾害响应体系。

对于壹基金灾害管理部来说,“协调、链接、服务”就成了日常基本的工作内容。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是,我们经常处于一个在有限的时间内、遇到一件急迫的事情、要迅速地作出最适当的决策、给出大家都相对满意的结果。

收到灾情信息后,如果是中小型的灾害/事件,我们按照既定的响应流程就可以作出响应或者不响应的决策;但如果同时伴随着舆情热点,来自四方八面的问题蜂拥而至,并要求迅速决策、反馈,这种状态一般会在灾害发生1-5天后的时间内持续。此时,我们团队就像一个无力的漏斗压力阀门手,短时间内要满足各方的合理诉求、考虑执行的难易程度、保持持续连贯的反馈频率等。

灾害管理部同事的手机里,仅本年度工作群就上百个,不敢清理,长期处于内存不足状态;我刚刚领取的新电脑承受着超时工作,不到半年就大修了一次。

为了应对这种持续性压力的状态,我们团队也有独特的解压方式;比如以抽签的方式按不同主题开展内部学习分享会;每周三是我们的“不点外卖日”,这一天团队有一个吐槽交流工作活动,中午一起出去以AA的方式聚餐,同事们轮流带大家去吃自己推荐的美食。


04

 那些一起并肩的伙伴

不到7个月就完成超过100余次的响应行动,这不仅是我们救灾团队努力的结果、也不是壹基金一家机构努力的结果,每一次行动的背后有许许多多团队和个人倾注了很多精力,是大家一件小事一件小事拼凑组合在一起的成果。

在陕西,去年年底西安疫情时,陕西伙伴刘仓自己都被封控在家了,还在协助指导伙伴发放防疫物资;

吉林的伙伴岳雷,自己家属于高风险区,为了支援疫情防疫服务不敢回家,一个月的时间有时住朋友家,有时睡车里;

在广西,梧州市上善若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伙伴为了把物资送到需要的人手里、划船、徒步、肩挑人扛地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摔倒了起来再走;

在贵州,洪涝灾害发生时正值端午节,伙伴代大昌本来是要和自己孙子共享爷孙的假期之乐,听到消息当时就返程,连夜开车赶往灾区去救援......

壹基金企业联合救灾平台伙伴以及各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在灾害事件发生时总能第一时间给予支持。

在这个迅速响应的救灾链条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那个环节默默地做着属于自己的那些事,如果不把这些事情串起来,我们可能不知道他们做的这些事情究竟和灾害响应有什么联系。毕竟公众看到的只是在一线的行动结果,而很多环节是在后方行动着。正是有这些伙伴的一起协作,才能一次又一次拼凑出壹基金紧急救灾的行动画面,为困境中的同胞送去帮助。


05

希望超100次响应行动不只是量变

灾害有大小之分,是基于受灾的范围、经济损失、人员伤亡等维度来衡量。但灾害本质上是对每一个个体,每一个家庭带来影响。当灾害超出了人的承受能力,无论是大是小,身处其中的个体所遭遇的困境是一致的。

对于中小型灾害响应次数增加,我想这与极端天气增多和疫情有关,也与大家对自己身边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关注有关系。


贵州省红十字志愿服务联合会伙伴到松桃县盘信镇走访灾情,道路受损严重,向村民借了一辆摩托车继续深入灾区

每次灾情信息的收集,除了官方消息,还有很多来自各地的社会组织伙伴、志愿者;每次救灾行动,参与最多的也是当地的朋友们,他们是公益人、志愿者,也是生活在当地的普通居民。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越来越关心自己身边的事情,关心公益、关心社会问题,愿意和其他社会力量一起协同政府部门共同应对,让我们生活的家园变得更好。

希望超100次响应行动不只是量变,而是公众对社会问题关注质变的开始。尽我所能,人人公益。

相关新闻

点击订阅,把公益带在身边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接收有关壹基金服务的更多资讯。订阅即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我们的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