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文山州村(居)委会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示范项目推进会在州民政局召开。州民政局相关科室、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云南省协调机构代表、各项目点民政局、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社会组织等共100余人参加会议。
文山州村(居)委会未成年人社会保护示范项目,是以村(居)儿童之家为载体,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源头预防和治理,通过项目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共同开发的儿童保护项目。
项目覆盖文山、马关、广南、丘北4县、10个村(居)委会,通过一年的努力,“三社联动”基层儿童保护网络基本构建,“社工+N”的儿童保护模式在项目点得到有效推进。一年来,项目累计服务儿童20730人次,建立儿童档案4893份,开展活动212余场。
文山州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波同志在会上对文山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现状及项目开展情况做出客观评价,提出了问题和下步工作方向,并对项目开展提出新的期望:一是各县(市)民政局作为未保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规划谋划,通过个案会商、项目现场会等方式激活多部门联动,搭建社会参与的未保工作格局。二是整合利用已经全部完成挂牌的乡镇(街道)社工站资源,发挥儿童福利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社会组织、社工的在地优势和专业优势,按照民政部“十四五规划”要求,通过项目运作,逐步依托乡镇(街道)社工站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三是有效发挥儿童主任一线主体作用,与社工机构、社工发挥联动优势,开展好未成年人保护政策宣讲、儿童信息排查、危机个案干预等工作,实现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动态监测,有效预防早婚早育、儿童侵害、违法犯罪等情形发生。四是结合本土实际总结提炼成功经验,打造具有文山特色的服务平台,形成互相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更好地为村(居)儿童提供专业服务。讲话最后,赵波副局长对全州未保工作工作者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具备爱国、爱民的家国情怀;二是要有迫在眉睫的危机意识;三是要有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四是要有无私奉献的奉献理念。各级未保工作的工作者要积极践行四个方面要求,做好未保工作。
会上,项目点4个县(市)民政局代表对上年度项目成效进行报告,新社工代表分享了社工成长的心路历程、街道儿童督导员分享了具体工作经验;下午,州救助站、文山市民政局、街道儿童督导员、社区儿童主任、社工开展了“如何搭建以村(居)为本的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主体论坛,从不同角度探讨儿童的需求,各自岗位在儿童保护工作中的职责和作用。随后,文山州社会工作促进会对2020年项目评估进行成效展示与反馈,并对2021年项目执行计划与目标进行了详细说明。
在示范项目的推动下,文山未保工作基本实现了“三个专业化”。一是社会工作专业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进专业社工机构提供专业服务。二是项目运作专业化——通过与深圳壹基金进行合作,打造硬件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的“儿童保护最后一公里”平台,探索出以儿童服务为基础的社区治理创新,落实儿童之家作为“儿童保护最后一公里”阵地作用。三是志愿服务专业化——建立社区、乡镇志愿者团队,并对其进行培训管理,提高志愿者服务能力,从而达到志愿者主动发现报告的目的,营造出人人参与的和谐氛围。
2021年,未保示范项目将会实现全州全覆盖,新增4个示范项目点,在全州范围内探索未保网络体系建设新模式。通过示范项目的开展,有效发挥了“三社联动”的优势,达到“三个专业化”,营造出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推动了新修订《未成年保护法》在文山地区的落地实施,助力文山未保工作迈向新台阶。
内容来源:文山州社会工作促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