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孤独症孩子送入普通学校,会发生什么?

孤独症孩子,是否只能困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

生活圈子也只能局限于家人和其他孤独症群体中?

邹平园长用自己的融合幼儿园,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可能。融合,是让普通和特殊相融,让热闹和孤独相融,让绝望和希望相融。


为自己的孩子打造“乐园”

见到邹平园长的时候,她浑身散发着温和而有力量的磁场。坐在蔚蓝幼儿园的教室里,她回忆起创办蔚蓝的原因。

邹平园长儿子三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一家人从儿童医院出来后,她和丈夫都哭了——那是她这辈子唯一一次看到丈夫流泪。

一家人在崩溃中试图重振旗鼓,邹平很快在本地找了一所康复机构,又带着孩子奔赴郑州、青岛找康复办法。在这段她用“颠沛流离”来形容的生活中,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双重袭来。她也在不断思考,我的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慢慢地,邹平越来越笃定:“我想让我自己的孩子,待在一个普通环境。”

蔚蓝幼儿园园长邹平

从外地回来后,她正好看到一个幼儿园在转让。那个幼儿园很破,整个学校统共就三间房加一间办公室。但邹平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给自己的孩子办一个幼儿园。

跟家人沟通商量后,邹平花了十几万接下这个幼儿园。当时,一起做这件事的还有另一位孤独症孩子家长。创园之初,除接收普通孩子入学之外,她并未想过对外接收孤独症孩子。

那时的邹平很年轻,儿子还很小,她没有“融合教育”的概念,国内大众对孤独症的了解也非常浅薄。但她却相信,孩子如果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处在一个最自然的环境里。

就这样朝着一个模糊的方向,邹平势单力薄地出发了。


1:8,一个有爱的数字

幼儿园创办之初,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渐渐地,开始有其他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找来,希望把自己的孩子也送过来。后来,蔚蓝慢慢向更多的孤独症群体敞开大门。到如今,蔚蓝每年都会接收二三十名孤独症孩子。

目前,蔚蓝孤独症儿童和普通孩子的人数比例保持在1:8。这个数字既能保证老师对孤独症孩子的悉心照顾,也能保证蔚蓝幼儿园去维持一个“普通环境”的氛围。

那么,融合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班学习,可以全时融入普通班。近年来,也有更多研究者认为,不公和隔离才是特殊需要儿童面临困境的真正原因。融合教育环境有利于特殊需要儿童适应社会和心理成长。

在蔚蓝幼儿园,老师们会对孤独症孩子单独进行一对一的辅助课程,比如注意力训练、认知能力、运动训练等,但大多时候,普通孩子和孤独症孩子都在一个班级学习、游戏、生活。

老师不会因为他们是孤独症孩子就过多辅助,而是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去观察孩子的行动。只有在孩子特别需要的时候,老师才会提供提醒和辅助,以免他们产生依赖心理。

家长王小花是武汉人,曾在医院里带孩子接受过一年多康复治疗,但效果平平。那时候她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后来无意间听说蔚蓝幼儿园融合教育做得很好,便带着孩子过来上学。在蔚蓝但一年多时间里,王小花看到孩子的转变。

“他之前完全没有社交,不看人,没有话语,但现在每天都很开心,跟我说要去幼儿园,我就觉得看到了希望。”如今,他们直接把家从武汉搬到了郑州。

老师和家长们沟通交流

在做融合教育的过程中,邹平园长也意识到,其实孤独症儿童对自己的不同并没有多少意识,真正感到难过的是家长:他们在与普通孩子的对比中感到落差,在自己孩子的特殊行为被外人围观时感到痛苦。

蔚蓝幼儿园试图去改变这种现实困境:“幼儿园正是孩子的塑造期,他们没有传统观念的好与坏,也不会认为孤独症的小伙伴与自己有什么不同。在这个阶段去推动融合教育对各方来说都比较容易接受。等到初中,普通孩子观念已经定了,再去改变就很难。”

不过,让很多普通家长担忧的是,将普通孩子和孤独症孩子融合在一起,会对普通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吗?从现实效果来看,并非如此。

邹平园长说:“普通孩子的发展会按照他自身的阶梯走,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感觉到孤独症小伙伴的不同,但他们愿意成为一个爱心小天使去帮助他们,因为孩子们把帮助别人看作一个荣耀。”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关爱和责任,他们对“特殊”也有了重新的定义和认识——离开蔚蓝幼儿园后,普通孩子再遇到孤独症孩子也不会慌张害怕。

幼年时的共同生活,使他们对这个群体怀着最真诚的包容和接纳。这整个过程也是对孩子品格塑造的过程:孩子们看到世界的不同面,并去理解、包容、接纳、关爱。

推行融合教育的多年里,蔚蓝会遇到很多老家长把自己第二个、第三个孩子也送过来。蔚蓝幼儿园里老师们自己的孩子几乎都是在这个小家长大的。很多从蔚蓝毕业的普通孩子进入小学后对身边相对弱小伙伴都比较友善,还有不少孩子很快成为班里老师的小助手,成为优秀学生或是班干部。



融合

让孤独症孩子不再孤独

在蔚蓝幼儿园,有郑州本地的孩子,也有外地慕名而来的家庭;有最初只是单纯为孩子找个学校待着的母亲,也有寄予很高期待的家长。家庭情况不同,内心期待不一,但幸运的是,他们把孩子送到这里,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好。

蔚蓝幼儿园大班家长杜秋回忆起,在来蔚蓝之前,自己的孩子不愿意和外界交流,看到人就跑。“但现在每次我去接送他,我会看到他喊着一个个同学的名字,跟别人说你好你好,我感受得到,他特别想融入进去。这就是融合环境的力量。”

尽管融合教育对孤独症孩子的家庭而言是一种希望,近年来,在一系列公益宣传、电影作品的科普下,国内大众听到孤独症已不再陌生,也不再抱有刻板印象,但它仍遭受着一些偏见。

邹平依旧会听到外界刺耳的声音:“这个幼儿园收‘傻孩子’。”

此外,资源的有限也是一大困境。目前,选择做融合教育的学校是有限的,提供给孤独症群体的“普通环境”仍然相对逼仄。而一个成熟的特教老师,还需要经过大量的培训与成长,其间的时间周期和人力成本也不可不衡量。

入职九年,也曾当过幼儿园特殊教育教师的张真真副园长介绍道,这些年她被邹平园长派去全国各地学习各种先进的特殊教育方法和课程模式。她能感受到蔚蓝对特教老师培养的用心和重视,也发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了:“但在普通幼儿园,可能不会花那么多心思去培养幼儿老师。”

要推行融合教育,让孤独症孩子能够身处正常的社会环境,拥有一个“普通”人生,仍然道阻且长。但所幸,邹平发现自己已经走过了从0到1的过程,这条路上也不再只是她一个人。

每年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蔚蓝幼儿园都会加入壹基金蓝色行动,为孤独症群体发声。此外,在2017年,邹平联合一些家长创办了郑州市二七区汇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教育、就业、喘息等家庭综合支持服务。

“如果想要孩子的未来更好,需要整个社会环境的支持,需要对他们全生命周期以及家庭照料者提供综合支持。”幼儿园仅仅是融合的起点,小学、中学、大学、就业、生活,整个社会都需要一个普遍的融合与接纳。

“特殊”这个词并不可怕,因为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个体。我们需要的是让“特殊”也能融入到大众之中,让社会成为一个共融的环境。

正如一位孤独症家长所说:“我们要去倡导,去推行。我们为孩子推行得越来越好,他们的未来才会越走越好。”


点击上方图片,和邹平园长一块帮助孤独症孩子社会融合

相关新闻

点击订阅,把公益带在身边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接收有关壹基金服务的更多资讯。订阅即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我们的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