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人的夏天(二):不是夏天,是汛期 | 蓝帐篷日记

刘惠  

汉中市蒲公英公益志愿者协会

志愿者


对救灾人来说

夏天不是蝉鸣荷香

是汛期,也是救灾行动的召唤


“7月1日20时至2日凌晨,汉中市镇巴县遭遇50年一遇特大暴雨,其中渔渡镇、任村镇、赤南镇受灾严重......”

7月2日一早,当我从手机短视频上刷到这个信息的时候,刚在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这么严重?会不会紧急召集志愿者组织救援......”新闻还没来得及转发到志愿者群里,就接到了汉中市蒲公英公益志愿者协会张会长打来的电话,协会已经做好了相关对接,召集志愿者,定于下午3点开车前往镇巴县进行灾害救援。

我简单地准备了一个背包,给家里交代几句,做好集结准备,在出发时间之前的一点空闲里,睡了一会儿觉。因为我知道,一旦出发,就是风雨兼程。


01

天晴一如往昔 大地面目全非

下午志愿者们在集合地准时出发,一路上雨没有停,而比雨更急的是志愿者们飞往灾区的心。看着车窗外的大雨,行驶在高速公路上,说大家不担心安全是骗人的,掌握方向盘的郭老师叮嘱大家系好安全带,张会长一直紧盯着路况、刷新着天气预报,还开玩笑说:“保险已经给大家买好了,当然希望我们都用不上!”唯一战胜心里这点儿害怕的是我们都确切地知道,受灾的地方有更多人面临着比我们更危险更严峻的灾情。外界的帮助早一点抵达,带来的不只是物质帮助,更是重拾生活的信心。


下午5点26分我们终于安全到达镇巴县,简单安顿后,迅速与镇巴县团委对接,了解目前最新的受灾情况、道路情况,商讨接下来的救灾援助方案。因中断道路还未抢修通车,暂定于第二天一早进入受灾较严重的仁村镇、渔渡镇(赤南镇道路不通)进行实地调研。

7月3日雨终于停了。经过将近48个小时的特大暴雨,镇巴的天虽然晴得一如既往,大地上的情境却已经面目全非。

上午8点23分,我们到达农田被冲毁的冉家梁;9点06分到达桥梁悬空的曾家扁;9点20分到达房屋垮塌的回龙村;10点35分到达受灾较为严重,灾民集中的东院社区。

一路上,泥沙奔腾的河水、清淤清障的作业车辆、敬职值守的交警和基层干部、谨慎驶过的救援车辆......救灾的人们对这些并不陌生,却仍感叹自然可畏、人生无常。


02

记住每一张面孔


这是一户受灾家庭的后院,洪水淤泥冲进房屋,到达墙体40多公分,楼梯出现裂痕需用木头支撑,家里的猪和鸡已被冲走......这位阿姨边说自家的受灾情况边挽起裤腿走进院子捡拾家什,她指着被洪水肆虐过的处处痕迹,连连说“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

这个时候,两个也在参与清淤的孩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问才知道,他们一个上三年级,一个四年级。大人们刚抢险完一家又到这家来帮忙,他们也跟着干力所能及的事。



这本作文书是他从洪水里抢回来的,看着凌乱的书桌、沾满淤泥的书本,还有架在最高处的足球......我们计划着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一位眼睛红肿正在吃饭的大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虽然端着碗,但是吃两口就停下边叹气边抹眼泪。旁边的阿姨告诉我:“她们家的房子半夜塌了,啥都没剩下,幸好人没事......”“锅都被冲走了,叫了半天才来我们家吃口饭......”听着这些话,我心里一酸,一时不知该说些什么,只能拉着这位大姐的手,紧紧地握了又握,最终只说出有一句:“人在青山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洪水到来后的30多个小时,他们已经在自救互助,把能吃能用的物品全部码放到高一点的位置,清理淤泥,防止墙体在水中浸泡,晾晒土豆和粮食,以免发霉变质。


03

不变的志愿精神

为了尽可能多地走访调研,志愿者们顾不得吃饭,忘记了甩到腰间的泥浆,在镇上简单吃顿饭就赶往下一个灾民安置点......回到住处是晚上10点10分,奔波了一天的志愿者们没有休息,坐在一起联系救灾物资、探讨发放方案、填写申报资料。

作为有一个平时作息规律的宝妈,平时这会儿早就睡下了。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晚和大家一起,紧张高效、有条不紊推进救援的情境,感觉自己躺平很久以后“又行了”。

那种不计回报的付出感,那种“尽我所能”的确定感,那种“人人公益”的归属感,让我想起第一次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初心,这种感受牵引着我一次又一次参与到志愿活动中,融入到志愿者队伍中,让志愿者精神点亮身边的人,在平凡处发光。



作为壹基金联合救灾项目伙伴,我们和壹基金一起为这里受灾害影响的家庭和孩子,送来了救灾温暖箱和儿童夏季温暖包,为帮助他们恢复生活尽一点力。

我知道我们所帮助的和受灾群众失去的无法相提并论,但是我确定,每一只伸出的援手、每一份传递的善意都将筑起灾难面前给予信心、给予希望的万里长城。

相关新闻

点击订阅,把公益带在身边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接收有关壹基金服务的更多资讯。订阅即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我们的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