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山里的村庄,看见小朋友亮闪闪的眼睛

零下十多度,8万多份温暖包,坐上通往寒冷地区的车,来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身边。在这些温暖包里,有哪些保暖物品?孩子们用上这些保暖物品了吗?用上后,他们的感受如何?

近期,为壹基金温暖包项目持续捐款超过三年的月捐人化身公益“真探”,计划一起去贵州黔东南州从江县,探访发放温暖包的地区,去看一看这些物品,是否真能让孩子们受益。

这不,他们坐上了南下的飞机。

数小时后,见到了这些收到温暖包的孩子们。


见到孩子们

沿着都柳江,小包车一路向南,开过重重的盘山水泥路,绕过比“九九十八弯”还多的弯道。90分钟后,公益真探和温暖包项目的工作人员终于来到了摆里村。

从摆里村往外望,公益真探们发现,这是一座真正坐落在大山里的村庄,村民的住房依山而建,朝远处的山谷望去,满眼都是绵延起伏的梯田。

去往摆里村的路上看到的大山

沿着摆里村的小路,公益真探们来到了摆里小学。学校建在一座帽子形状的山顶,一共有两栋楼,一栋是两层的教学楼,另一栋是食堂。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整个学校都被铁丝网围住了。听学校老师说,小学以前比较破旧,没有食堂,去年在帮助下,才把食堂建了起来。

孩子们按捺不住好奇心在观察温暖包

到达学校的时候,刚好是孩子们上午课程的结束时间,孩子们在两栋楼的空地上,不知疲倦地跑着跳着。不一会儿,他们注意到了项目工作人员搬进来的大箱子。很快,孩子们就聚集在了箱子旁边,从箱子留出的把手口往里看,好奇这个大箱子里究竟有什么东西。

志愿者正在向孩子们介绍温暖包里的东西

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向小朋友们介绍温暖包里的物品,“这是护手霜,是擦在手上保护双手皮肤的”“这是家庭安全计划手册,里面有关于交通安全和家庭用电安全的知识”“这里面是各种各样的绘画笔,可以在这个绘画本上画画”。听着志愿者哥哥姐姐们的介绍,小朋友们的眼睛亮亮的,笑容也愈发灿烂,期待着哪一箱温暖包会是自己的。

下午,刚边村学校的孩子们和自己的涂鸦作品合照

发完温暖包后,公益真探小张帮忙给孩子们换上新棉衣。其中有一名小男孩,衣服已经有些旧了,但却不愿意换上新棉衣。询问原因后,小张才得知小朋友是想留着过年再穿。虽然一直知道贵州部分地区比较困难,但当真正见到的时候,小张的内心还是受到了不小的触动。

小朋友正在签收属于自己的温暖包

作为土生土长的贵州人,小张对这片土地有着更深的感情。他在这里度过了幸福的童年,但身边的表兄弟姐妹却不一样。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一年也回不来几次,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们的家里就只有爷爷奶奶。

而小张的童年一直有父母的陪伴,有了父母在童年和青春期的正向引导和照顾,小张也得以幸福地长大。而几个表兄弟姐妹放弃了读书,早早地步入了社会。

长大以后,他才更体会到有父母在身边陪伴成长的重要性,而在看到这些孩子们真实的生活场景之后,他也更加心疼。在参与此次温暖包项目探访的过程中,他也更加坚定自己要踏实地工作,创造价值,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温暖包是火种

此次的壹基金温暖包项目探访活动,是树哥所在的贵阳市众益志愿者服务发展中心负责执行的。树哥是贵州开阳人,一直对做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很热心,大学毕业回到贵阳工作后,他加入了一个贵阳当地的志愿者活动群聊。平时,群友会分享一些志愿者招募的活动,他也会去报名参加。

2014年,是树哥第一次以志愿者的身份接触到壹基金温暖包项目。到今年,他已经陪伴项目走过了九个年头。从他第一次接触温暖包项目到现在,项目经历了多次迭代升级,项目的执行流程也越来越规范,这些变化树哥都感触颇深。这些年,由他经手执行的贵州全省的温暖包,已有接近6万个。

2016年树哥作为志愿者在学校发放温暖包

九年里,树哥从志愿者到专职工作人员。每年给孩子们发放温暖包,看到温暖包里那些实用的物品,能够真正在孩子们的生活里起到一些作用的时候,都让树哥更坚定地认为这个项目值得继续做下去。而每到一个新的学校,每当看到更多的孩子拿到温暖包时真挚的笑容,他都会一次次地燃起对这个项目,对公益行业的热爱。

这些年,树哥还发现,一些温暖包的志愿者在小时候也曾是温暖包的项目受益人,或者家里的兄弟姐妹曾经收到过温暖包。他发现温暖包不仅仅是物品,更代表了温暖和关怀。曾经收到过这份礼物的孩子,在长大后仍然记得在那段寒冷的时间里,曾有人送来了这样一份温暖的礼物,一份来自远方的爱。


爱出者爱返

嘉健,是壹基金温暖包项目的负责人。由于认同壹基金的儿童发展和关怀理念、项目的高透明度、有温度的同事情谊,他在毕业后选择来到壹基金。2018年正式入职后,嘉健就开始参与温暖包的项目管理。

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想要扎根在公益行业的新青年,总想着为孩子们做点什么。那年冬天,嘉健就跟着温暖包发放团队,来到位于重庆市大山深处的一所乡村小学。在这所小学,他认识了一位三年级的小朋友小袁,小袁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性格也比较内向。一开始,在一群孩子之间,很难发现小袁,他顶着一头凌乱的头发,在同学中间也不怎么说话。

发完温暖包后,嘉健和其他志愿者准备跟着小袁一起回家做家访。回小袁家的路途,格外漫长,需要先沿着水泥山路走一段,再拐进只能容两个人并排走的山间小路继续走,这样不停地走了一个小时以后,才能到小袁家。

去往小袁家的山路

在路上,嘉健找了一路的话题,问小袁最喜欢什么课,有哪些朋友,最喜欢什么东西。聊着聊着,等走到家里的时候,小袁和嘉健已经成为了好朋友。临别时,小袁忽然拿出两个橘子,要送给嘉健,那是他趁着大人们在说话的时候,从家门口的橘子树上现摘下来的。看着手上的两个橘子,嘉健的心里甜甜的。

与小袁的这几小时的友谊,让嘉健一直记到现在。当传递出去的爱被送回自己手中的时候,那份感动,转化为嘉健一直耕耘在岗位上的动力。

“对孩子来说,365元的一份温暖包,无法解决他们遇到的所有问题。但是在收到温暖包时,孩子们是开心的。衣服、鞋子、围巾都是很保暖的物品,无论拿出哪一件东西,孩子们都是一阵欢呼雀跃。那么,温暖包对孩子来说便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嘉健还惊喜地注意到,有些当年收到了温暖包的孩子,现在正跟着家乡的县域社会组织一起做志愿活动,“当这些孩子长大了,有条件了,他们就非常愿意去支持帮助更多的人。”

嘉健说,温暖包是公益的一块“敲门砖”,它敲开了志愿者和孩子们的第一道连结。13年来,壹基金温暖包项目孵化培育出很多社会组织,让做公益变得更专业更规范,让公益组织有机会进入校园,走访入户家庭,识别到有求学需求、有陪伴需求的孩子,再把这些需求与更多其他的公益项目链接起来,让这些孩子收到来自更多不同方面的关怀与帮助。

相关新闻

点击订阅,把公益带在身边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接收有关壹基金服务的更多资讯。订阅即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我们的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