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志愿者一年半,我从孤独症孩子身上获得了更多

刘泽同是郑州大学化学学院的大三学生,今年21岁。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他大部分周六上午都有一个固定行程:去孤独症跑团做志愿活动。简单来说,就是陪着孤独症人士跑步锻炼和沟通聊天。

从刚开始的志愿者成员,到现在学校志愿服务队的领队,刘泽同已经参加了三四十场孤独症跑团志愿活动。除此之外,他也会不定期参与郑州本地社区的孤独症公益活动。

作为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大学生,认识和接触孤独症人士的这个过程,也是他看到世界多面,打破群体刻板印象,并不断对照自己,推动自我成长的一段路程。



那些可见的积极改变

刘泽同参加的跑团志愿活动,是由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项目伙伴郑州市苗雨田心智障碍服务中心组织、与郑州大学志愿服务队长期合作的一项公益活动。活动定在每周六上午,持续近两个小时,参与的孤独症人士以青少年为主,每场活动有近百名孤独症人士、家长及志愿者参加。冬天活动八点开始,夏天会提早半小时,场地在郑州体育中心附近的体育场。

作为志愿者,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陪他们完成跑步锻炼。“普遍而言,孤独症人士的身体状况相比普通人可能会差一点,而且也没有自己去运动的意识,所以这个活动对他们身体是有好处的。”刘泽同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参与者都能坚持或有能力跑完全程,很多孩子都是半圈跑半圈走。跑不动的时候,志愿者就陪他们走路聊天,听他们倾诉,给他们鼓励。尽管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有的小孩是因为语言社交能力较弱,有的孩子是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

一年半时间,通过一次次活动,刘泽同看到这些孩子身上积极的变化。他提到自己第一次参加活动时陪跑的那个孩子,“那个小朋友胖一些,第一次基本全程都在走路,但我去年10月参加的时候,那个孩子已经动起来,愿意去跑步了。”

去年一场活动中,刘泽同注意到一个新加入跑团的男孩。那个孩子较为封闭,完全不与人沟通。他主动上前打招呼,结果对方立马就跑掉了。但家长还是带着他一次次来参加跑团活动。

“再过了两个月和他接触,我跟他打招呼他也会跟我打,他也愿意让我跟着他一起跑步,休息时我跟他说话,他也会主动回应我。”刘泽同看到,这些孩子通过这些活动,在社交方面也有了一些向上的改变。 

在郑州这个北方城市,冬天早起是个很大的挑战。有的家庭住得远需要起得更早,所以有的孩子刚开始不愿意起床过来跑步。“但通过一场场活动,他们会慢慢养成习惯:明天是周六了,那我今天早点睡,明天早点起,好去参加这个活动。这其实也在培养这些孩子学会坚持。”   


撕下想象中的标签

一年半里,每周六早上定期参与志愿活动,对刘泽同而言反倒没有想象中难。

在参加跑团志愿活动之前,刘泽同其实并不太了解孤独症。他觉得:“可能就是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他心里也有隐隐的担忧:作为一个陌生人出现在他们面前,是不是沟通起来更困难。

他去问参与过这个活动的同学,在相处中有没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对方告诉他:“没有什么好担心的,那帮孩子心地都比较善良,比较单纯,你跟他们主动多唠唠嗑就好了!”

刘泽同第一次接触的孤独症孩子,就打破了他一开始的认知和忧虑,“那个小孩非常喜欢说话,他不爱跑步,就边走路边用手机放小说听,嘴里还一直跟我分享他看的小说里有趣的内容。”   

第一次成功与孤独症孩子搭建起桥梁,让他不再担心这个活动,也给了他信心继续参与下去。

他回忆起给他带来新认知的一些孩子:“我还遇到过更外向的一个小女孩,我们到那里还没有主动去找她,她就过来跟我们打招呼说:‘今天谁要陪我跑步!’”

尽管很多孤独症孩子身体健康状况和运动能力相对不如人意,但这不是群体里每个人的标签。他在跑团里遇到过能跑半程马拉松的孩子,也看到有的孩子跑步速度志愿者都没办法追上,需要两个志愿者接替陪同。


“还有一个男孩平时会去送牛奶挣钱,可以跑半马,还会弹钢琴。我完全不会,所以我觉得他非常厉害!”他真诚感叹道。

一次次进入孤独症群体的世界,刘泽同一直在不断重新认识这个群体,修正自己过去对他们刻板的想象:“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是一个样子,他们中很多人愿意表达,也非常能说,只是他们的思维可能和普通人不太一样,更单纯一些而已。”   

因为“更单纯”,为了拉近距离,在面对他们无厘头甚至是一些莫名其妙的表达时,他会特意让自己思维简单一些,用同样单纯的方式和他们相处。

他笑道:“就好像把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孩。”

          

二十岁里的成长

最开始,刘泽同并不觉得参加这些志愿活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成为志愿者领队后,他除参加活动之外,还需要负责招募同学。有一位志愿者在活动结束后,写了很长一段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他看到后很受触动:“之前我觉得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小小的行为,可能没有那么大的作用。但这件事让我觉得我组织这个是有意义的,不管是对孤独症青少年们,还是对我们的志愿者们。”

而能被这些孩子记得和挂念,也让刘泽同内心十分温暖。有家长告诉他,孩子回家后经常期盼着周六这天,因为可以见到哥哥姐姐们。“有一次我在外面参加活动,碰到跑团志愿活动的一个小孩。当时我都没有看见他,但他坐在大巴车里面,主动跟我打招呼。”

在陪伴与温暖孤独症群体的同时,这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也从他们身上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每当看到努力闪闪发光的孤独症伙伴,他会把他们和自己对照起来:“有时候我做事情感觉没有动力,可能会想到他们这种情况都能去发挥自己的价值,那我也应该积极尝试一些有难度的事情。”


他常听到家长分享故事,故事里总充满相似的艰难与坚强,“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快20年了,他们能坚持那么久,那我作为一个年轻人应该也能参与进来,起码坚持坚持几年。”

他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毕业之前他都会继续参与下去。他也想告诉那些有意向参与孤独症公益活动的朋友们:勇敢地、积极地走出第一步,和他们接触,看看他们真实的样子。

如果他们不愿意沟通呢?

“那我们就更积极一些!”他认真又乐观地说道。

2025年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壹基金蓝色行动”公众倡导活动连续第14年启动,以“有爱无碍的社区 自主自在的生活”为主张,继续携手政府职能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媒体、孤独症人士及家庭照料者,推动社区管理、楼宇物业、学校、医院、公共交通、商场超市、餐饮服饰店铺、快递站、理发店、书店、银行、游乐场、公园和体育文化场馆等公共场景里的社区居民共同行动起来,为全年龄段的孤独症人士及其家庭营造无障碍的社区支持环境,助力孤独症群体参与和融入自主自在的社区生活。   

相关新闻

点击订阅,把公益带在身边

订阅我们的电子报,接收有关壹基金服务的更多资讯。订阅即表示您已阅读并同意我们的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