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晴隆县阿妹戚托,是一个保留了浓郁彝族文化的诗意小镇,也是娜娜的家。5年前,从老家搬到阿妹戚托后,她就和奶奶住在小镇上一栋白砖红瓦的2层楼房。在过去的5年时间里,除了学校和这里外,离她家仅仅只有百米不到的益童乐园,则是她和小伙伴们待的时间最久的地方。
“我最好的三个朋友,都是在益童乐园认识的。”娜娜说。由于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她平时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不识字,对娜娜的关爱也还停留在平时的吃饭穿衣上。放学后,娜娜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益童乐园度过的,那里的李秀老师不仅会陪伴孩子们完成课业内的作业,还会带给孩子们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在益童乐园,娜娜学会了跳舞、拍摄剪辑视频、演奏苗族传统乐器——芦笙。“未来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不仅要记录发生在身边精彩的点滴故事,未来更是要走遍天下,把眼睛所能看到的美景都拍下来。”回忆起五年前的自己,娜娜“感觉自己没有小时候那么内向了”。在不常在家的娜娜爸爸眼里,女儿的变化是巨大的:“小时候我们都觉得娜娜调皮、粗心,总是批评她。李秀老师就和我们说其实孩子很好,很懂事,也关心别的小朋友。慢慢地我们发现,娜娜经常参加兴趣活动后首先是变得更自信、更‘有出场了’。奶奶也总夸她懂事。”
益童乐园摄影活动
对娜娜的成长,站点的工作人员李秀老师也看在眼里:“娜娜升学后,现在已经住校,两周才会回来一次。但每次回来,她和其他‘毕业’的孩子还会以志愿者的身份去影响带动更多村里更小的孩子来这里学习玩耍,这种影响力的作用是很有成效的;包括作为长期驻点老师的我在内的所有参与者,也在这里和孩子们一同进步成长。”李老师觉得,益童乐园不仅仅只是一个物理意义上的课后空间,更是一个能为留守乡村儿童提供包括生命安全教育、健康卫生教育、兴趣培养、地方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和社会心理支持等常态化服务的社区专业关爱儿童的服务平台。
李老师说,为了传承和弘扬本地彝族和苗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加强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站点依托当地享誉盛名的“阿妹戚托”舞和苗族芦笙等民族文化,在站点还会定期开展教学和对外交流。2021年,站点里的6名小女孩还把“阿妹戚托”舞跳到了上海的舞台上,与见识同增长的不仅只有胆识,更有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孩子们在益童乐园活动中介绍民族传统文化
益童乐园
自2018年开始,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城市边缘社区农民工子女在放学后可以拥有免费的儿童活动空间,字节跳动公益联合壹基金在贵州、河北两省开设益童乐园站点,累计开展活动48160场,服务乡村儿童2237064 人次。
2023年截至目前,在贵州和河北共计开设101个益童乐园站点。项目通过组建儿童友好空间、长期聘用当地专职专业儿童教育从业者开展儿童服务、提供优质儿童课外内容,以帮助乡村儿童获得更好的校外陪伴、学习和成长。
“过去,因为资源的匮乏和信息交流的不对等,人们对乡村儿童的关注,常常会聚焦在如何帮助他们‘走出大山’上。然而,随着乡村振兴建设,乡村条件的不断改善,‘走出大山’不再是唯一命题。我们更希望鼓励孩子们和站点的老师能以大山为素材,在自己的‘地盘’上认知探索,培养兴趣,热爱生活,真正认识和爱上脚下的这片土地。”壹基金儿童关怀部主任温婷表示。
如今,益童乐园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乡村儿童提供专业安全的公益成长服务。一批又一批的孩子来到这里,又在这里“毕业”,成为更了不起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