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是崩溃的母亲、沉默的父亲,
直到明白康复不是孩子的单程赛跑——
“先有快乐的家长,才有快乐的孩子”。
胖胖妈妈魏飞洋至今仍记得胖胖确诊孤独症时的羞耻感:“好像所有孩子都健康聪明,只有我失败了。”
杺(xin)艺妈妈马蓉也曾难以压制情绪,上班时会突然泪流满面……
经济与精神的双重绞索:
胖胖妈妈发现问题是在孩子两岁时,她注意到胖胖的语言开始倒退,话越来越少,“日常理解似乎是通过肢体和表情猜到的,而不是听懂的。”她前后带着孩子四次诊断,才得到一个明确的结果。
像绝大多数家长一样,胖胖妈妈第一时间带孩子踏上干预之路:尝试了许多方法却见效甚微。
经济压力大自不言说,为了让孩子康复加快,胖胖妈妈还也从各个渠道自学特教内容,“疯狂地学,但内容参差不齐,我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学到自己后面学不进去别的东西了,觉得好像来来回回都那样。”但孩子见效缓慢的结果,才是击溃她的最后防线。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杺艺妈妈身上,她做了艰难的选择,从职场女性转为全职照顾孩子,陪着孩子上完幼儿园最后阶段后,她又陪读了幼小衔接。
有段时间,她提着一口气,卯足劲想全方位提高孩子能力,自己做计划、做课件、做词语卡片,带孩子外出练习……高负荷教学至生理紊乱。
全职带养一年过去后,杺艺还是只有两岁孩子的心智,“按这个发展趋势,送不进去一年级怎么办?”她渐渐认识到女儿能力不足,但还是忍不住高期望。好像走到了穷途末路,无法不崩溃。
即便是身为教育工作者、见过各种各样孩子的树苗妈妈乔依意,也经历过痛苦抑郁的阶段。白天她在学校面对普通孩子,晚上回来看着自家孩子,“看到树苗的状态,我会忍不住把他和普通孩子比较,我也很难过。”
更糟糕的是,当树苗妈妈目睹医院里“康复三四年仍康复效果平平”的孩子,坠入绝望深渊。
“那感觉像在万丈深渊摸索,不知光在何方。”
这不是个别家庭的困境。自责痛苦、焦虑不安、埋怨不公......孤独症家庭里的家长与孩子一同困在了被宣判“孤独”的世界中。
杺艺妈妈的能量低谷:
“我急需心理安慰和方向,真的走不下去了。”她向志愿者哭诉。
树苗妈妈的理性突围:
她顶着“疯了”的质疑,毅然决定居家生活化干预:“哪怕正常人,每天上这么多课也会失常!”她不希望孩子的人生被干预课程占满,也不希望“终身干预”成为整个家庭的沉重枷锁。——带孩子逛超市、跳健身操,在日常生活里学习表达。
项目的关键洞察:
“家长的高期待与不接纳,才是焦虑根源。”项目老师王莹指出,赋能照顾者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为此,壹基金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启动“孤独症儿童家庭支持计划-照顾者技能培训”项目——为发育障碍和孤独症儿童的家庭提供科学有效的养育技能培训,填补了“只干预孩子,不赋能家长”的行业空白。王莹老师和胖胖妈妈魏飞洋都是该项目的引导师,为有需要的孤独症家庭提供入户支持。
胖胖爸爸的眼泪:
胖胖妈妈回忆起丈夫第一次参加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项目合作伙伴-郑州市皆福特殊儿童家长互助中心组织的新家长课程时,在现场嚎啕大哭,释放压抑多年的重负。她恍然:“我们总想让孩子追赶‘正常’,却忘了这种焦虑会压垮全家。”
杺艺妈妈的觉醒:
“外界用‘不努力’绑架我们,这给家长制造了太多焦虑,但家长要先爱自己,把自己照顾好,才能更好地接纳孩子爱孩子。”
树苗的点点星光:
当妈妈接纳“五岁半只有三岁心智”的现实,反而看见进步:自理能力提升、会简单表达需求、享受健身操的快乐。
干预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本质不是“变正常”,而是“有能力享受生活点滴”。
首先要有一个快乐的家长,才有一个快乐孩子。哪怕沿途坎坷,也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星光。
【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项目以孤独症、脑瘫、罕见病等特殊需要人士及家庭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社会倡导为主要策略,通过搭建与支持特需儿童服务机构、家长及病友组织、研究机构、公众和企业的联合行动网络,有效促进社会接纳及政策支持,帮助特殊需要人士及其家庭享有有尊严、无障碍、有品质的社会生活。
截至2024年底,“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携手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62市9个行动网络共605家社会组织,为心智障碍群体提供康复训练,为罕见病群体提供药费辅具支持,通过家长喘息、亲子活动营等活动为家庭照料者赋能,同时开展大龄社区融合、就业技能培训、校园融合、转衔教育服务等活动,帮助超过82.57万人次特殊需要儿童和青年,以及109.29万家庭照料者改善困境。
点一点下方图片,壹起支持【壹基金海洋天堂计划】项目。
每一个微小的善意,都能成为照亮“星星的孩子”世界的一束光。千千万万勇敢的孤独症孩子家长们用勇气撕开迷雾,为孩子撑起一片更包容的天空,而您能点亮更多家庭的星光。
让每个特别的孩子,都被这世界温柔相待;让每个勇敢的家庭,都能在支持中走向光明。